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唐 李紳《憫農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第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第二首:「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另一版本:「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西元772年~西元846年),字公垂,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亳州。元和元年(西元806年)進士,補國子監助教。歷官翰林學士、右拾遺,汴州刺 史、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開成五年(840年)任淮南節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

李紳為中唐詩人,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有《全唐詩》錄《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詩作中以《憫農詩》最為著名。

第一首:
農夫在春天來臨時,種下一粒粟米,到了秋天就能收穫萬顆粟米。
即使所有的田地都沒有荒廢,卻仍有佃農因被地主、富豪剝削,吃不飽而餓死。

第二首:
農夫在炎炎夏日的中午,仍舊在田中辛辛苦苦,從事除草插秧等農作,汗水滴落到禾苗的土裏,有誰知道碗盤中的米飯,每一粒是由那些農夫辛苦耕耘收成而來的。

賞析:
李紳以悲天憫人的胸懷寫了兩首「憫農詩」。

第一首「憫農詩」,刻畫出農夫辛苦的形象。農夫的耕作技術很好,春天播種秋天收穫,雖然豐收卻得把辛苦種來的米糧,上繳給地主、富豪,因為大部分的農夫都是佃農為人耕種,農夫最後反而自己吃不飽而餓死,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情啊。

第 二首「憫農詩」,轉為對農夫的關懷。農夫們頂著大太陽在田中辛苦工作,汗水滴落在泥土裏,所謂「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我們每天吃到的香噴噴的米 飯,每一粒都是農夫們辛苦耕耘的成果。因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當我們吃著盤中的食物時,應該飲水思源,對農夫心懷感激。

原文:http://mypaper.pchome.com.tw/ytjiang/post/1322044493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