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中國人思想的盲區

1.願意花十幾萬買個車位給汽車找個家,也不願意花少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和成長為自己的心靈尋找個家園!

2.肯花幾萬裝一個自動洗屁股的馬桶,也不願買一套好鍋具,可以讓全家人擺脫高溫高油,帶來營養健康。因為覺得花幾千買套鍋,太貴了。

3.肯花幾千元喝一瓶茅台五糧液,穿腸而過,也不願安裝一台最好的淨水器,以確保每天都喝健康的好水。因為覺得喝個水,幾千投入,太貴了。

4.肯住著豪華裝修但充滿甲醛、氡輻射的幾百平米豪宅里,卻不願減少一兩個平方米買一個頂級的空氣淨化裝置,晚上可以睡在乾淨的空氣裡。因為覺得媒體報導的那些因裝修得白血病的孩子們,離自己生活,太遙遠了。

5.肯花幾千元每個月保養自己的奔馳寶馬,也不願稍微花幾百元營養食品保養下自己的身體。因為覺得開個漂亮的車,比起臃腫的身體,棒多了。

6.直到大病臨頭四處求醫問藥也挽救不了自己生命,也不願平時多預防、多鍛煉、均衡營養。因為覺得天天想著保健,太麻煩了。

7.肯每月送小孩去醫院打針吃藥治療反复感冒,也不願想想如何可以提升下孩子的免疫力。因為覺得病了,去了醫院,就好了。

8.肯每天花大部分空餘時間追韓劇,天天流淚開心糾結、情緒波動,也不願花點時間學點如何幸福、積極、陽光的演講、課程。因為覺得一天的苦夠多了,看看戲,好多了。

9.肯天天守著女兒學鋼琴學藝術,督促兒子學奧數,卻不願自己用多年的閱歷、經驗、學歷更上層樓,去實現人生更大價值。因為覺得一生的奮鬥,希望就在孩子身上了,自己嘛,無所謂了。

10.把幻想當夢想,妄圖一夜暴富,卻不願腳踏實地,點點滴滴積累信心、經驗、成就。因為覺得積沙成塔、積腋成裘,太慢了。

微評:中國人,你這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讓你生氣的都不過是因緣假合,並不會永遠存在。


生氣的對象不一定是值得生氣的,

生氣的事不一定是需要生氣的,

解決問題也不一定非生氣不可,

生氣通常只會讓情況更糟。

如果能夠明白,讓你生氣的人與事都不過是因緣假合,並不會永遠存在,你就不會再生氣了。

【假合 】眾緣假和合。因為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有合的時候,就有散的時候,所以說它是假和合。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的經典語錄



1、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抬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抬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抬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著抬頭看路,卻沒有人埋頭拉車。 
 
2、什麼是天使投資:柳傳志當年從中科院出來創業,借了國家20萬人民幣,創辦了聯想公司,這20萬人民幣,就是他的天使投資。天使投資者在所有投資行為中風險最高,所以矽谷說天使是三個F:Family, friends and fools. 家人、友人和傻人。但傻有傻福,偶爾的高回報會激勵很多人去做天使投資。

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輕諾者寡信" 的下一句"勿宿諾"

子曰:「子路無宿諾。」
孔子說:「子路履行諾言從不拖到第二天。」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甚麼?

佛教的教典之多,乃是眾所周知的事,所以到今天為止,尚無法硬性地指定那一部或那幾部是代表性的佛經,在中國之所以有許多宗派的出現,大體上是由於所宗經論的立場不同而產生。

不過,佛教的教理,有一個基本原則,那也是釋迦世尊對於宇宙人生的特別開悟,悟到一個緣生的道理。


所謂緣生,就是因緣所生,也就是由於各種關係的結合而產生各種的現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夠成為文章,能夠達到讀者的手裡,能夠使得讀者明白一些有關佛教的問題,這中間的關係(因緣),看來簡單,實際則復雜之極;文字的來源及修養,知識的累進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熱忱及見解,加上文具的製造及運用,文稿的檢字排版及印刷,郵件的寄發及傳遞,最後還得有讀者自己的興趣知識及精神,才能完成一篇文章從作者到讀者之間的任務。這種關係(因緣)的舉例,尚是粗淺而明顯的,若要更進一步的考察,每一個關係的單元上,也都連帶著許多的關係,這種關係連帶關係的現象,便是因緣。事物的出現,是由於因緣的聚合,事物的消失,是由於因緣的分散,這就叫作緣生緣滅。


正因為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緣生緣滅的,都是變化無常的,也就證明一切的現象,都是假有的、暫有的、幻有的;從一個水面的泡沫到整個的世界,乃至太空的星球,都是一樣,都不是永恆的。既然不是永恆實在的,就證明是一切皆空的,所以佛教稱此道理為緣生性空​​。


佛教,一向被人稱為空門,原因就在於此。但是,大家對於佛教的空義,又是誤解的多。因為佛教的空,是說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這個空,相當於不實在的意思,而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多數人以為空了就一切都沒有了,其實,佛教是從緣生(關係)的分析上說明空無實體的道理;正像一輛汽車,如以化學家的眼光去分析,汽車就不實在了,汽車僅是各種原素及關係的結合而已,但從現象而說,當汽車尚未損壞到必須送進大熔爐裡重新熔鑄的時候,汽車還是汽車。


所以,佛教講緣生性空,是著重於本質的分析透視,從而警惕我人是生存在幻妄的境界中,不要為了幻妄的名利物慾而變成名利物慾的犧牲,這就叫做看破、叫做放下。看破的是現象的幻景,放下的是名利物慾的貪得無厭,而不是否定了現象的存在,所以佛教徒講本體是空,但仍不能離開幻有的現象而存在,因為若無能力解脫生死,終究是在業力的造作與受報之中,業力也是幻有的,但卻能夠牽引生命的升降而感受苦樂。


在這裡,不要忘了:一切現象的幻現幻有,都是由於眾生的業力之所感化。因此,若能悟透了緣生性空的道理,便能不受一切幻景的誘逼;不作一切幻景的奴才,而得自由自在,那就是一種解脫生死的功夫。人,一旦不受外在的境界所轉,他就可以不造生死之業而能解脫生死或自主於生死了。


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