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一個年輕尼姑的13句話~ 看完了你的人生就改變!

【第一句】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第二句】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流淚。

【第三句】不同傻子爭辯,否則就搞不清誰是傻子了。

【第四句】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第五句】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第六句】錢有兩種:花掉的是錢,是財產;沒花掉的是「紙」,是遺產。

【第七句】長得那麼美那麼帥氣,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氣質;那麼有錢那麼
有才華,別人卻不知道,這就是修養。

【第八句】把脾氣拿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壓下去,那叫本事。

【第九句】簡單的事重複做,妳就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妳就是贏家。

【第十句】管好自的嘴,講話不要圖一時痛快、信口開河,「良言一句三冬暖,
傷人一語六月寒」,說話要用腦子,敏事慎言,話多無益,不揚人惡,自然就能
化敵為友。

【第十一句】多去理解尊重別人,常懷寬容感激之心,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
智慧,海納百川是多麼廣闊,感激妳的朋友,是他們給了妳幫助;感激妳的敵
人,是他們讓妳變的堅強。

【第十二句】這個世界,有兩件事我們不能不做:一是趕路,二是停下來看看
自己是否擁有一份好心態,好心態是一生的好伴侶,讓人愉悅健康。

【第十三句】人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應該珍惜,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
給自己留下更多的遺憾,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
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曾國藩的啟示文摘



現代人不重視過程,較重視結果。無論做甚麼都是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完全不在乎怎麼營或怎麼輸的?人生應該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應該是結果,因為結果往往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所能掌握的只是過程,在過程中如何做好每一件事。

當你修練得很好的時候,壞人碰到你都會變為好人;而當你修練的不好的時候,好人碰到你都變壞了,那你的處境就會很艱難。其實一切都在於你自己的感應,而不是別人存心要對你怎麼樣。

人到了65歲之後,養生只要記住三句話:1不要吃好。2不要吃飽。3不要跌倒。

一個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但是只能你自己改,別人改不了。心念的轉變,行為的轉變,完全是自己的行為,別人是幫不了你的。

安安靜靜,不說話也不回答的人,才最可能有大才。

當自己不得意的時候,應該趕快去結交一些好朋友,這樣,將來得意的時候,才有人可以合作。當自己順利的時候,出現在身邊的多半是小人,而當自己落難的時候還肯跟自己在一起的,才更可能是君子。

我們不要要求別人在背後不罵我們,這不是一種好心態。一個人如果讓別人羨慕,讓別人忌妒,就要反省自己,因為一定是你有做得不好,做得不對的地方。千萬要記住,你有任何成就,都不要到處去彰顯,不要引人忌妒,不要引人羨慕,也不要以為自己有很多觀眾,自認為了不起,而要始終保持低調和謙遜。

曾國藩認為程朱理學中的可取之處:1.早起。2 靜坐。3 讀史。4 謹言慎行,而且還要養氣。說話做事都要小心謹慎,既要三思而後行,也要三思而後言,因為人很容易收情緒控制,或者短時間內考慮事情很不周全,這樣就容易犯錯。5 保身。6 書法(練氣),會讓你更有耐心。7 夜不出門。

人一定要未想贏,先想輸。凡事都要先想自己會怎麼輸?多問自己:我輸得起嗎?如果輸得起再做。再輸也不過如此!所以為什麼沒有錢的人往往更敢冒險,就是因為他本來就甚麼都沒有,他還怕甚麼呢?

執兩用中,是說做事要根據不同的狀況,採取適宜的辦法,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一般人認為中庸之道是不走極端,我不認為是這樣。中庸之道不是指不走極端,而是說在衡量輕重之後能夠不走極端就盡量不走極端,但是一定要走極端的時候,就像孟子所說雖千萬人,吾往矣該衝的時候,還是要衝的。這當然不是蠻幹,必須要有一定的把握才可以。

說話盡量迂迴一點,婉轉一點,不要直言,直言不一定會有好處的。

九四卦 或躍在淵,無咎:你如果有實力,有豐富的閱歷,那你就去跳跳看。你跳得過就是躍龍門,跳不過就會掉到深淵。無咎:如果你因應得宜的話,就不會出事。但是如果你不該跳,那就不要跳。

一心向上到底對不對呢?你可以試試看,但是不要說非怎麼樣不可,這樣隨緣,所謂隨緣是,你要先試試看,不是說你自己連手都不深出來,那肯定隨不了緣,也隨不到。很自然地往上走,這樣可以;太勉強,太功利地往上走,就不可以。但是不管怎麼樣,你自己心裡一定要非常平衡。

當你遇到挫折,遇到險阻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有甚麼做得不對,做得不夠的地方,以及自己該如何去調整。只有修德可以逢凶化吉。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你的缺點就是你這輩子的功課。

敗家的徵兆:禮儀全廢者敗,兄弟詐欺者敗,婦女淫亂者敗,子弟傲慢者敗。

隨時隨地都有才可以用,只是我們沒有認出他們,沒有請教他們,不會善用他們,所以才造成他們好像不存在一樣。

站在百姓的立場看問題:做公益也要注意。別人來捐錢,首先要看人家這個錢是怎麼賺的?別人辛苦得要命賺來的錢,你也好意思收嗎?那你的良心在哪裡?你就告訴他:你養家最重要,你有這個心意就好了,我不會收你的錢。如果不考慮這些傳況,只知道喊:大家都來捐,都來做好事,積功德,這樣就與初衷違背了。

恩情不如仁義,威嚴不如禮遇。人是不能討好的,施恩不如施之以仁義,這樣別人會更記在心上。對待士兵如自家子弟,不能怠慢汙辱。為什麼動不動就擺架子呢?愛擺架子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別人的敬重的,也自然難以服眾。尤其是中國人,一定要學會用臉色暗示別人,但不可以用臉色威脅別人。用臉色告訴他:我是尊重你的,我不方便說,我說了你會受不了的,所以我只是臉色不好看而已,你要自己反省。無形之中顯出不可冒犯的氣勢,別人自然尊重,也就自然而然能管好人。

曾國藩挺經十四卷 外王:外王的意思是你只修自己是沒有用的,你一定要讓跟你在一起的人都能感覺到,他跟你在一起能受益,對他有好處,這才叫外王。

人不要去改變別人,那太霸道了,也不要強力去主張甚麼,你沒有那個資格。你該做的,你做了,別人有眼睛,他自己會看。他如果覺得這不錯!他再當作參考,然後做出他自己的一套,這樣就夠了,這才叫教化,就是教到對方都沒有感覺到你在教他,你影響了他,他都完全沒有感覺到。反之,他成了你的跟班,那反倒不好。所以當有人說多謝你教我。你一定要說:哪裡,是你自己悟到的,你不要把功勞加在我身上。那他就會很輕鬆,也會更加感激你,尊敬你。不要求功勞,不要求回報,只做好你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才合乎易經。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顧客永遠是對的!」主管最不該說的10句蠢話

以下是《企業》(Inc.)雜誌列出主管最該避免說出口的10句蠢話:

◎「不要跟我的老闆說」:員工有權利向上反映或表達自己的意見,沒必要、也不應該刻意阻止。

◎「我要追蹤你每小時的工作內容」:這種緊迫盯人的管理方式,只會扼殺創意和彈性應變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員工也變得敷衍了事。主管要管理的是最後的工作結果,而不是過程的細節。

◎「少用公司的設備」:為了節省成本,而限制員工使用公司設備,最後往往是達到反效果,例如使用回收紙,反而造成印表機的損壞。其實當主管的真正該在意的是員工的工作是否完成,而不是他用了多少的設備。

◎「顧客永遠是對的」:和顧客真正接觸的員工是最了解狀況的人,有時或許員工的判斷和處理是正確的,顧客不一定都是對的。

◎「期望對公司忠誠」:忠誠這件事,應該是雙向的。要求員工對公司忠誠的同時,公司是否也給予員工合理的保障。如果沒有,要如何要求員工對公司忠誠?

◎「表現最好的人才有升遷機會」:但是更常見的情況是,許多人被升遷到不適任的職務,例如超級業務員不一定適合當主管。一切以績效為優先的升遷制度,最後只會出現更多無能的主管。

◎「你可以累積寶貴的經驗」:當主管無法提供相對應較好的待遇或獎酬時,通常就會搬出這句話鼓勵員工。若長久如此,最終依然無法留住員工。

◎「傳言不是真的」:無風不起浪,謠言的出現必定有其原因,如果又特別提醒員工不是真的,有時反而更讓人起疑。

◎「這是我的做法」:每個人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主管最重要的工作是管理「人」,而非「工作」,因此不應該干涉員工如何完成工作。

◎「因為這是我的決定」:主管必須是最後拍板定案的人,員工必須尊重主管的最後決定,但是做決定的同時,也應該說明決定的原因,才能真正服人,而不是利用主管職權強迫員工接受。

【新聞來源】10 Dumb Things Bosses Say (and What to Say Instead)

在工作場合,懂得「說好話」,和懂得如何做好事情,是一樣的重要。有時候雖然說者無意,但是聽者有心。無心說出口的一句話,不僅破壞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也傷害了自己的專業形象。

以下是《富比世》雜誌列出辦公室不該說的10句話:

◎「這不公平」:有人加薪、升職、領獎金,而你卻沒有。到底是真的不公平,還是有其他原因?你必須和主管好好溝通,但「這不公平」一句話,聽起來像是抱怨,最好的方式是用事實去據理力爭。

◎「這不是我的問題」、「這不是我的工作」:如果問題真的不在你身上,或是你無法幫上忙,比較好的回應方式是簡短說明緣由,好讓對方理解,這樣也能保全彼此之間的關係,或許有一天你會需要對方的幫忙。

◎「我覺得」: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用「我覺得」這三個字當開頭,會讓人感覺你不太有自信、不夠堅定,而且顯得累贅。

◎「我的想法可能是錯的,但是……」:表達自己的意見時,也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刻意貶低自己,應該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他真機車」、「這工作真令人厭惡」:太常說這些話,只會顯得你愛抱怨、情緒化,不論是同事或公司真的有不妥之處,應就事論事,用該有的專業態度去解決問題。

◎「但是以前我們都是這樣做」:不論以前怎麼做,但如果現在行不通,就該懂得變通與創新。

◎「不可能」、「沒辦法」:任何問題總是有解決的方法,如果你一時想不出來或是需要時間協調,就明明白白告訴對方,即使最後仍無法順利達成對方要求,至少你已經展現自己最大的誠意。

◎「如果當初你……」:這種「事後諸葛」的話只會破壞關係,事情既已發生,就想辦法面對,而不是浪費唇舌指責對方。

◎「你不覺得嗎」、「這樣OK嗎」:如果你的目的是要說服對方究受你的看法、而非徵詢對方的意見,不如直接說出你的想法好在哪裡、可以為對方帶來哪些效益。

◎「我現在沒時間」、「我很忙」:如果你真的沒時間立刻處理,比較好的說法是告訴對方你比較有空的時間,到時候再仔細討論,而不是當下一口回絕對方。(吳凱琳編譯)

【新聞來源】13 Things You Should Never Say At Work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朱天文 《淡江記》精彩語錄

時人對此一枝,如夢相似。
  
  幸甚至哉,歌以言志。
  
  日子過得像窗外覆滿牆頭綠蔭蔭的爬山虎,糊里糊塗,就隻是漫漫伸延着,散懶得差不多成了蓬頭垢面。
  
  情操還要從眷戀懷舊里成長出來。
  
  青春呵,即使是什麼内容都沒有的,也這樣光是不勝之喜就夠了。
  
  衣服穿在身上首先要與人親,若成了身外之物就是最難看的。
  
  也許豔光照人會是這樣令人不敢逼視的。
  
  我們從層層埃塵里,像是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中國讀書人的本色,隻這刹那間的省度,頓時使得這場畢業游園有了完全不同的風景。
  
  如果女孩兒必得出嫁,我就嫁給今天這陽光里的風日。再無反顧。
  
  我與淡江也隻是風里來風里去,其實無情。
  
  天上萬里無雲,陽光照得一洗藍天越是薄明起來。
  像十月風起的時候,人心思動。
  這樣對將來無緣無故的喜悦,真是非常年輕而明亮的糊塗。
  還有比默契更好的是一種親。
  
  再怎樣的浪漫仍不至於放誕失志,還是有着現實分明存在的澀意。
  走在暖暖的陽光里愈發睜不開眼睛了。
  

成語之原來如此!

前言:語言是活的。下面是一些我們常用的生活成語﹐沒想到竟然是這麼演變來的。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和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三個副將的智慧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誤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3、不見棺材不落淚
本作“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為“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有些莫名其妙。
 
4、不到黃河心不死
本作“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本是項羽自刎之處,換成了“黃河”,就使人無從索解,而且改變了原來的含義。
 
5、狗屁不通
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節,要借助 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一特點而言。由於“皮”與“屁”諧音,屁為汙濁之物,對於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義,意思更為鮮明。後來人 們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6、無奸不成商
本為“無尖不成商”。“無尖”的“尖”來源於古代用來 度量的鬥。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鬥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裏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資格當商人。 不過現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無尖不成商”慢慢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無奸不成商”。

7、王八蛋
這是民間一句罵人俗語。這一俗語是“忘八端”的諧音。古時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為做人之本,忘記這 “八端”,即忘記做人的根本。後來,“忘八端”竟被以訛傳訛﹐變成" 王八蛋"。
 
原文:http://blog.chinatimes.com/noa/archive/2009/04/09/393527.html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